毕业生应该先选行业,还是先选城市?

时间:2022-07-15 05:09:24 作者:天下 字数:6654字
在大城市工作10年还供不起一套房,而在小城市工作5年就能有一个自己的安乐窝了!” 这样的抱怨在很多大学的网站上都出现过。 出现这种现象的缘由来自城市间不断拉开的“生活成本”差距,特别是大中小城市之间的房价落差。 尽管抱怨众多,但是在网上调查的大学毕业生最想去的工作城市中,上海常常位居首位。 毕业招聘会上,大城市的台前人头涌动,而小城市的桌前就冷冷清清。 一位应届毕业生很明确地告诉记者,“除了上海的工作,其他城市一概不考虑。” 但是,另一种声音———“离开上海”也在滋长,特别是一些在上海工作了几年的人。 一位在华为工作的朋友透露,因为不堪房价飞涨,他有一个同事前不久毅然辞职,离开上海,到武汉去发展了,在那里30万元就能买一套相当不错的房子。 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 大城市的职场“围城”情结越来越浓。 选择职业:起点避开高竞争区 资深职业规划师认为,选对第一个起跑点对于职场发展很重要。 大学毕业生在职位和城市地理位置两者之间,应该优先考虑职业,尽量避开高竞争区。 她曾经接手过一个案例,一个上海毕业生手上同时有上海、北京、广州3个地方的Offer。 分析再三后,她建议这位学生先放弃上海的机会,到广州去发展。 “因为上海的人才竞争太激烈了,一个本科毕业生在其中优势并不明显; 而且,他是从甘肃来的,上海的生活开销大,广州的机会能让他迅速站稳脚跟。” 他给这位学生排出的规划是,最初3年在广州发展,3年之后以一个中高层专业人才的身份再杀回上海。 第一份工作常会决定一个人以后的发展轨迹。 与其锁定城市,不如锁定行业、锁定公司。 比如,应聘一些大企业的外地职位,这样既能避开高竞争度; 同时,又能进大公司学习锻炼,起点就站得比较高。 选择城市:进活跃度高的行业 不过,有时候城市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不同也是个人能否适应的决定因素。 “北方人有时候可能不能适应上海人样样精明的风格,而南方人有时候也会对北方城市的气候不适应。” 现在上海某家外资公司工作的薛小姐认为,她仍然坚持城市因素。 当然,要了解城市间的不同,最好的办法是实地考察一下。 当年大学毕业时,她就曾经亲自去当时最有活力的城市广州和深圳,但结果发现不喜欢当地的文化氛围,最后选择了上海。 如果一定要以城市为优先,职业规划师建议,毕业生要进自己目标城市的活跃行业,否则职业发展的机会就很小了。 比如说,制造业在长三角一带的城市相当活跃; 京广沪这些一级城市是快速消费品产业最活跃区域; 像西昌、酒泉则是航空航天领域发展的圣地。 从长远来看,如果你在这个行业领先的地方能够争得一席之地,再想转战其他城市的余地就大了。 《选对池塘钓大鱼》的作者雷恩·吉尔森在书中写过, “在这个池塘钓鱼,我是经过反复选择的,而你则是完全盲目的,尽管我们碰巧遇在一起了,但是我们却是有区别的。 这种区别在于我知道自己的选择,而你是随机的。” 在选择就业的城市的过程中,道理也一样。 选择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关键在于选择的人是否明白自己作出的选择: 你想要达到什么目标?你要承受什么代价?你的选择是否能够使你实现目标? 学会计算城市生活成本 生活成本和大学生毕业求职有何联系呢? 发布全球生活成本报告的咨询公司总经理陆强先生这样回答。 ?问:您接触过很多学生,您觉得,现在大学生们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对于各个城市生活成本的关注多吗? 答:就我个人感觉来说,似乎不是很够,可能也是因为信息来源有一定局限性吧,大多数学生更多地考虑职业的选择,对城市了解得不多,特别关注一些大城市。 ?问:您觉得城市生活成本对学生就业选择是否有价值? 答:个人选择就业和商人投资的道理其实是相通的,他们当然需要考虑到投入和产出,城市生活成本就是他们的投入,而生活成本太高,这会影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 但我觉得应届毕业生更应该关注自己在这个城市里的职业发展潜力,这是决定因素。 如果机会足以覆盖他们所要付出的成本,那投资就是有意义的。 当然,生活成本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参考因素。 特别是对于外地学生来说。 如果他得到的收入无法维持生活必要的支出,那他立足都有问题了,又谈何发展? 像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在选择一些2000元以下的低薪职位时就要特别慎重了。 ?问:那么,您能否评价一下中国各个城市的生活成本呢?哪些城市比较适合应届大学毕业生呢? 答:哪些城市适合应届毕业生发展,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主要还是要看他们所学专业在这些城市能否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最近几年没有专门针对中国城市进行过调查,但是,根据新发布的面向外籍员工的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我们还是能大致分出城市生活成本的级差,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4个城市的生活成本都相对较高。 要了解城市的生活成本,我建议大学生们自己可以作一些简单的调查。 ?问:您是调查领域的专业人士,能否在调查方法上给大学生一些建议? 答:调查方法很多,渠道也很多。 首先,各个城市每年都会发布一些指数,比如说城镇职工可支配收入、房价平均水平、物价指数等等,可以从他们的年鉴统计或是政府网站上得到这些数据。 第二,大学生们可按一个大致的生活模式来统计。 比如说,必要的生活支出包括哪些方面,自己几年内有买房、结婚打算,然后再倒推过来,就可以知道自己每年要存多少钱才能达到生活目标,在那个城市里需要一个多高收入水平的职位才能使自己的生活不致拮据。 第三个办法也是最实际的,就是听听师兄、师姐对于不同城市的看法,感觉比较直观一点。 当然也不免会有误差,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 总之,谨慎选择,多做调查,把眼光放长远些。